买房的5大误区!赶紧看,以后千万别犯!

摘 要

  “现在房价太高了,肯定会降,等降了我就买!” “穷人才贷款,有钱人都全款。” “换房太麻烦了,我想一套房住一辈子。” 买房成功的人都是相似的,买房失败的,则各有各的想

“现在房价太高了,肯定会降,等降了我就买!”

“穷人才贷款,有钱人都全款。”

“换房太麻烦了,我想一套房住一辈子。”

买房成功的人都是相似的,买房失败的,则各有各的想法。

今天就来盘一下,那些常见的错误买房观念。

01

“房价太高,等房子降价了我再买”

醒醒吧,不要骗自己了!

原因很简单,因为通货膨胀。

2000-2012年,M2(广义货币)涨了5倍,一线城市房价涨了5倍;2010-2019年,M2涨了4倍,一线城市房价涨了4倍。

意思是:只有房子,跑赢了通胀。

10年前,你手里有100万,买了1套房,现在房子值500万;如果没买房,那手里的100万,现在只是房子价格的1/5;相当于100万的购买力,缩水到20万。

政府会继续超发货币吗?

答案是肯定的。

经济保增长,保就业,向市场投放更多货币,刺激消费、投资、出口,是全球主流国家政府的擅用手段。

因为印钱比解决深层问题更容易。

也别质疑一线城市房价。

想想你老家的房价,10年前多少钱?如今多少钱?涨了几倍?

如果中国遵循发达国家发展经验,达到80%城镇化率,还将有20年“城镇化”进程。

那城市价值链必然是这样一条线:超级都市圈——强省会城市圈——中小城市——空心城市;人口由下至上走,一层一层爬升,城市一层层淘汰。

如果你逆这个趋势去安身立命,当然,确实可以买到降价房。比如鹤岗。

02

”穷逼才贷款买房,有钱人直接全款“

贷款不等于穷。

能贷款买房,第一说明银行认可你的兑付能力,第二说明你懂“通货膨胀”的道理。

“住房贷款”是所有金融贷款中利率最低的一种。

市面上金融贷款,车贷年利率一般是5%-10%;各家银行的消费贷,年利率一般12%-14%;支付宝借呗、微粒贷等互联网贷款,年利率为18%……

住房贷款年利率,现在LPR浮动,大概5.1%左右。

假如10年前,你贷款100万买房,年利率按5%;通货膨胀率呢?明显是钱的贬值速度,上面说了,10年贬值80%,每年-8%。

还能赚个3%的差价。

所以说,贷款不是赔钱,而是拿国家的钱给自己赚钱,薅社会主义羊毛啊!

只有两种情况建议全款:第一种,身边总有人想问你借钱,全款买房,把现金变成不动产是避免财产损失的最优解决方案;

第二种,你是土豪,不差钱。

03

“换房太麻烦了,买房我要一步到位”

没有一套房子,你会住一辈子。

尤其是一二线城市。

不管你想一步到位一个大三房,计划给未出生的孩子、天伦之乐的父母住;还是在考虑学校、医院、商场、公园等,每一项都要80分以上的完美房子……

我都要劝你:醒醒吧!

房子的价值,只有在流动中才能体现。就像钱只有花出去,才叫“钱”。

更别说一线城市的房子,刚需上车门槛逐步提高。

刚需购房一族,没资格矫情,要大房子,或要完美房子;上车,才是第一重要的。

因为超出自己实力的购买欲,只能是痴心妄想,最终结果只有一个字:等。

而买房最怕“等”。

因为调控频密,政策和金融规则,不可控。且针对需求端的调控,往往事与愿违。

所以可行的方案是:认清“刚需”现实,买房越早越好。

力所能及,买套自己购买力范围内的小房子。3-5年为房子流转周期,卖房换大的、好的,越换越大,越换越好。

04

“我买房自己住,偏一点无所谓”

常见说辞是:我买房又不是投资,是自己住,干吗买那么贵?那么好的?

那么问题来了:你想换更好的房吗?

房子增值、保值、贬值,你想要哪种?

在买房这个问题上,“投资”、“自住”、“投资兼自住”三种需求判定,更像一个伪命题。

本质上,房子只有一种价值:使用价值。

没有纯粹的“投资价值”,只有“使用价值”足够大,才值得投资。

房子不像铅笔、垃圾篓、电视、洗衣机,价值单一明确,并随时间慢慢折损。

房子是一整套服务,它包括地段、学校、医院、商场、公园、交通、物业服务、户型、装修、景观、治安、邻居等。

房子的使用价值,就是以上所有元素的综合。

所以,你买房不能只盯着价格便宜,或者户型好、挨公园,而要综合考虑,争取价值最大化。

即使你不懂这些,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,来衡量一套房的价值:

设想你5年后要卖掉这套房,能不能卖出一个好价钱?

05

“爸妈经验丰富,买房听他们的准没错”

“生活的烦恼,跟妈妈说说,越说越烦;工作的事情,向爸爸谈谈,越谈越崩。”

生活和工作都有分歧,买房能谈到一块去才怪。

我有个朋友, 16年下半年的时候,自己攒了70万,想在广州珠江新城入手一套小区电梯房。

80平左右,总价290万,首付三成,算上税费,大概90万,还差20万。

于是和家里商量,没想到遭到全家反对,说广州3.6万的房子太贵了,1-1.5万才是正常水平,死活不肯赞助资金。

他想想也有道理,父母吃过的盐比自己吃过的饭还多,那就听父母的吧。

和所有故事的结局一样,劝大家千万别买房的人,最后都被房价狠狠打脸。

18年的时候,当初看中的小区房价已经六万五了……

他都已经想上天台了。

根据我的观察,九成以上同龄人的父母,买房观念都错的一塌糊涂。

大部分观点都会令你们家的财富缩水。

所以,买房的时候,只能适当参考父母的意见。不要觉得他们年纪大,经验多,就一味听取。

我们这一代和父母这一代买房看中的点压根不一样。

以上,希望对买房人有帮助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